关于2020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1-02-20 08:57 来源: 市财政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关于2020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经东阳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规定,现将人大批准的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进行公开。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影视旅游名城、经济文化强市、生态宜居东阳”的总目标,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和社会大局稳定,财政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财政总收入123726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9%,比上年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645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9.3%,比上年增长3.9%,其中税收收入660993万元,比上年增长5.9%(详见一般执01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1.0%,高于去年1.7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226548万元,比上年下降11.3%,主要是受疫情及减税政策影响;企业所得税103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主要是建筑业招商及翘尾税款入库;个人所得税85886万元,比上年增长36.8%,主要是影视行业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入库;房产税26921万元,比上年增长82.5%,土地使用税18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18.8%,主要是征期变更;非税收入65463万元,比上年下降12.7%,主要是受疫情降费政策影响。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6709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8.8%,比上年增长0.7%(详见一般执02表),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065万元,比上年下降42.3%,主要是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公共安全支出61948万元,比上年增长3.7%,主要是警队力量提升;教育支出215717万元,比上年增长8.2%,主要是教师待遇提高及教育基建投入增加;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45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5%,主要是疫情后旅游市场促销补助;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06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6%,主要是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补助;卫生健康支出103414万元,比上年增长15.0%,主要是加大疫情防控投入;节能环保支出21017万元,比上年增长25.6%,主要是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以及省补污水处理提标项目支出;城乡社区支出34270万元,比上年下降79.8%,主要是上年债券安排抬高基数;农林水支出81205万元,比上年增长57.8%,主要是加大美丽乡村、共享田园等投入;交通运输支出39323万元,比上年增长88.7%,主要是交通大会战投入增加;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58136万元,比上年增长917.6%,主要是惠企利民及建筑业奖补支出;住房保障支出32772万元,比上年增长41.0%,主要是住房公积金提标。

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887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7.0%,比上年增长5.2%(详见一般执03表)。

2020年省财政对市县财政的年终结算工作尚未完成,按现行财政体制和上级有关政策测算,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可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6345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5.9%,比上年下降7.0%,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详见基金执01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32341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1.8%,比上年增长31.6%,主要是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抗疫特别国债增加(详见基金执02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99万元,比上年增长37.9%,主要是交投集团和国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效益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83万元,比上年增长78.2%,其中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173万元、补充企业国有资本1310万元(详见国资执01表)。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35661万元,比上年增长7.7%;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84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2020年收支赤字49230万元,历年累计结余605752万元(详见社执01表)。社会保险基金分项情况如下: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8116万元,比上年下降13.8%,主要原因是2020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政策减征及被征地农民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整改退回;支出381107万元,比上年增长28.4%,主要是省统筹政策上解省调剂金57748万元,当年收支赤字142991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53604万元。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6704万元,比上年下降16.4%,主要是2019年清算收入10509万元抬高基数;支出75967万元,比上年下降19.9%,主要是2019年清算支出24620万元抬高基数,当年收支结余737万元,历年累计结余7449万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37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8.8%,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缴费档次调整,最高档调至7500元,二是根据浙人社发[2020]61号文件精神,60周岁以上首次参保人员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平移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缴纳的一次性补缴费用列入个人缴费收入,共计21924万元。支出41739万元,比上年增长33.1%,主要原因一是2019年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80元调至200元,于2020年1月补发到位,共计2759万元;二是根据金人社发[2020]87号文件精神,2020年1月起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200元增加到230元,65周岁以上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发10元,于2020年12月补发到位,补发金额4979万元;三是根据浙人社发[2020]61号文件精神,2020年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平移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待遇划转到位,共计1168万元。当年收支结余32015万元,历年累计结余64165万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基金收入88135万元,比上年增长8.5%;支出72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当年收支结余15700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74839万元。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6347万元,比上年增长56.2%,主要是根据金华统一要求,记账方式改成收付实现制,2020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中包含2021年缴费收入42700万元;支出89812万元,比上年增长3.9%。当年收支结余56535万元,历年累计结余69734万元。累计结余增多主要原因是2021年个人缴费收入及2020年未清算DRG费用。

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815万元,比上年下降18.0%,主要是政策减征2757万元;支出6042万元,比上年下降16.5%,主要是根据浙人社发[2019]20号文件规定,在2019年返还2018年5-12月的工伤保险费减半征收部分1285万元,导致2019年支出基数偏高。当年收支赤字2227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1898万元。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8790万元,比上年下降2.7%,主要是2020年2-12月单位缴纳部分政策减免2117万元;支出17789万元,比上年下降9.7%,主要是2020年企业稳岗返还支出13881万元,较上年减少2516万元。当年收支赤字8999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4063万元。

(五)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年初全市政府性债务余额1148909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104718万元(一般债务余额801095万元、专项债务余额303623万元)、政府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44191万元。

2020年全市政府性债务收入373000万元,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券收入,其中一般债券收入151000万元(新增一般债券90000万元、再融资债券61000万元)、专项债券收入2220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216000万元、再融资债券6000万元) 。

2020年全市政府债务还本支出6751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支出61421万元(一般债务支出421万元、再融资支出61000万元)、专项债务支出6090万元(专项债务支出90万元、再融资支出6000万元)。

根据政府债务收支情况,2020年底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454398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410207万元(一般债务余额890674万元、专项债务余额519533万元)、政府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44191万元。

我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专项债务余额均控制在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

(六)其他重大事项

根据《关于批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东人大[2020]45号)文件批复,下达横店高中新建项目基建款6000万元,该项目受征地进展影响,实际支付1200万元。为加快债券使用进度,结合我市新建中小学项目工程款实际需求,将4800万元债券资金重新分配调整至“2050202小学教育”3168万元,调整至“2050203初中教育”1432万元,调整至“2050204高中教育”200万元。

二、2020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按照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审议决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全市财政管理工作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正向激励。

(一)战疫情,助力复工复产

一是保疫情防控资金到位。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围绕落实疫情防治医保政策、提高疫情防治人员待遇、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等方面全面做好保障,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开通资金支付快速通道,畅通政府采购绿色通道,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安排疫情防控专项资金12235万元。二是保惠企补助资金落地。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受疫情影响的参保企业,返还1.5个月社会保险费,累计返还失业保险费1.4亿元,惠及企业3300余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减税34.1亿元,降费8.8亿元。做好中央直达66453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及特殊转移支付“两直”资金的分配使用,资金使用率达100%。三是保稳就业政策兑现。加大企业用工补贴力度,减轻企业复产成本,采取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补贴、包车接送、建立劳务协作站等措施,累计接回员工13000余人,落实包车经费600万元,为440家企业的4800多名返东员工发放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2749万元。安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1.24亿元,支持企业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帮助企业稳定员工队伍,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全年开展稳岗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四是保市场潜力恢复。通过发放普通消费券、家电消费券、汽车消费券、特惠型消费券等方式,拉动全市消费,激发市场活力。积极落实“三减”联动政策,兑现减租补贴1348万元。出台《关于应对疫情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意见》,对汽车购置惠民政策在原有金华市汽车消费定向补贴基础上再提高补贴标准,发放4批汽车消费券补助共计资金4663万元,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潜力。

(二)重民生,推进项目提质效

一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标准推进“两江两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共享田园建设、美丽乡村创建。全力推进省级乡村振兴建设示范项目建设,成功争取生猪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省补助资金8000万元。坚持生态优先,成功争取省绿色转换财政专项激励资金30000万元,2020-2022年我市将合理分配资金,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富民、创新体制机制。经竞争性立项,我市成功入围全省202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获2021年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2000万元。开展省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完善覆盖全市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金融进乡村,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加强教育事业投入。2020年市财政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1.6亿元,较上年增长8.2%。全面打造县(市)级高等教育高地,成功创建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加快推进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建设、横店电影学院创建。围绕基础教育现代化均衡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实施教育建设项目48个,共投入建设资金4.6亿元,建成投入使用学校10所,其中小学2所,幼儿园8所,我市学前教育工作得到成岳冲副省长的批示肯定。三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财政对社保的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930元/人·年,增加支出186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230元/人·月,增加财政支出7422万元。足额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物价变动情况,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困境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1.49亿元。做好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及时调整各项优抚补助标准。积极保障十大民生实事,在资金上予以优先安排,集中财力确保民生实事顺利推进,切实提升百姓幸福感。

(三)提经济,精准投资谋发展

一是强基础补短板。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投资推进,充分发挥疫情期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最快速度抢抓专项债政策“窗口期”,持续加大“五大会战”支持力度,坚持以“三铁一机一高”等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浙中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筹集财政资金27.7亿元支持金义东轻轨、杭温高铁、甬金铁路、义东高速、39省道、S315省道、“四好”农村公路、重要县道“白改黑”等省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二是稳企业增后劲,强化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实行“财政+金融”深度融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善引导,分行业制定出台疫情扶持政策,帮助引导企业渡难关、促转型。加大财政扶持企业奖补政策力度,兑现各类企业奖补资金19.9亿元。完善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办法,全年财政竞争性存放资金达16.5亿元,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两链”风险预警监测,设立企业信用修复纾困专项资金,对7家经营正常且有抵押物的企业开展帮扶纾困。巧撬动,积极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打造以产业项目为核心的发展基金模式,实现基金“从无到有”的突破,总规模9.2亿元的长林电子超级电容项目、总规模3.5亿元的佰奥医药项目等已顺利运作;出资3亿元认缴深创投旗下广东红土和裕S基金项目;引进由上海复星集团主导的总规模为15亿元的影视文化基金;引进东阳地区第一家跨境电商平台云红信息科技,带动社会资本投资重点产业,助力实体经济行稳致远。搭平台,10月份成立金控集团,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国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融资担保余额再创新高,首次超10亿元,再担保增量排名跃至全省县级市第一、再担保余额全省规模第二。创新开发“惠农保”“小微园·入园保”“影视保”“建筑项目保”“外贸保”等特色产品,较好解决了民营企业担保难、担保累等问题。组建国有控股的聚文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唐德影视,开创影视企业纾困新模式。成功引入VR龙头企业乐相科技,为我市高科技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推动“影视+金融”创新,有效利用政策担保、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破解影视项目“融资难问题”。

(四)强管理,完善制度防风险

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全市非刚性、非急需项目压减12.5%,日常公用经费压减12.6%,压减的资金全部用于保障重大战略、重大部署、重大项目实施。开展2020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重点评价“456”工程,即对4个镇乡街道、5个专项资金、6个部门开展重点评价,全面拓展绩效目标管理范围,2020年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二是完善债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借、用、管、还”各个环节全方位加强债务管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0.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9亿元,专项债券21.6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6.7亿元,全年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总额位列金华第一,有效保证全市交通、教育等重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推进。健全地方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坚决杜绝脱离预算约束的融资举债和偿债支出,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积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1.8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全市隐性债务化解任务。三是积极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强化数字财政管理,推进财政“E平台建设”,实现财政系统平台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财政运行风险防控预警能力。上线预算绩效管理系统,数智化分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精准突破部门在绩效管理上的难点。深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核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核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财政审核”,不断提升审核质量和速度,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审核各类项目810个,核减造价17.5亿元,核减率6.2%。

三、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2021年财政经济形势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党中央“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下,我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不变,整体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趋势不变。从我市来看,紧扣“两市三地两园”目标,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在科技创新驱动、五大会战、十大硬核成果打造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忠实践行省委“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建设在东阳的具体体现。但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新趋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不稳定不确定性较大。

收入端,得益于精准及时的政策支持,2020年我市经济实现V型反转,但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为我市提供经济支撑的主导产业发展不稳定不均衡。工业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抗压力和经济修复力,2021年有进一步回升空间,尤其是产业升级带动的高技术制造业将会持续表现良好,磁性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新材料、机械制造、针织服装等若干特色行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陆续落地,为我市工业收入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2021年预计新增规上企业8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均增长8%以上。影视旅游受疫情防控以及海南自贸港政策影响,短期内仍将承压,但线上新媒体运营平台的异军突起,爱奇艺项目的落地,推动影视产品的双循环发展,跨越空间阻隔,或将成为影视发展新的收入增长点,基于2020年影视行业收入的低基数,2021年影视文化产业总收入预计有较大幅度增长。建筑业面临相对良好的市场环境,仍有增长空间,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增长8%以上,有望达到35亿元以上的税收贡献,但市场结构的调整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要求建筑企业加快提升应变能力,探索建筑业破题转型的新路径、新方法,实现由量向质转变,做到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房地产业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新的外部冲击下,逐步走出价格“洼地”,2021年土地出让收入将创新高,其增收效益将逐渐释放。

支出端,各类民生及重点支出均呈现高态势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增资政策,造成财政保刚性支出任务艰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后实行省市共担,2021年我市预计承担11.04亿元,地方分担压力陡增。按期偿还地方政府债务利息支出,从2020年的3.8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5.2亿元。随着企业扶持及招商力度的加大,“十三五”期间我市兑现各类企业奖补资金64.1亿元,年均增长17.2%,根据已出台政策测算,2021年我市企业奖补资金预计将突破25亿元,较上年增长31%,兑现压力持续加大。而综合交通大会战的深入推进、城市品质的逐步提升、现代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对财政资金保障都提出更高要求,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更加凸显。

2021年我们将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保障中的优先序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守住“保”的底线,拓展“稳”的局面,巩固经济回升转好势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202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2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聚焦聚力市委市政府“五个关键时期”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财政收支平稳健康运行。按照“标准科学、约束有力、全面绩效、规范透明”的改革目标,深化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快构建与“重要窗口”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坚持大力提效,综合运用逆周期政策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预算编制原则: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财政预算编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与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相衔接,与单位履行行政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与本级财力相适应。压减一般、“三保”优先。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项目支出。规范透明、提升绩效。夯实预算公开基础,规范预算管理,推进细化项目预算公开,增强财政资金分配透明度。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细化、量化绩效目标,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

(三)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1年财政总收入1388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8300万元(详见一般预01表),比上年增长8.5%,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为95014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8300万元减去上解省财政支出208668万元、援助支出1480万元,加上中央上划税收返还收入54131万元、省转移支付166279万元、金华区域统筹2914万元、统筹历年结余20690万元、预算稳定调节金调入25544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10110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331万元)。

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0145万元(按功能科目详见一般预02表,按政府经济分类科目详见一般预03表),比上年增长8.5%。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6939万元(按功能科目详见一般预04表,按政府经济分类科目详见一般预05表),比上年增长8.4%,镇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206万元,比上年增长9.6%。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38020万元,比上年增长89.7%,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增加(详见基金预01表)。

2021年拟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401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536916万元、省财政提前下达补助资金2845万元、统筹历年结余357万元(分项目支出预算详见基金预02表,土地出让金支出详见基金预03表)。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61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国有企业减收增支明显,如市场开发有限公司减租915万元、自来水公司减免水费500万元、各企业防疫支出增加等,但国有企业积极推进集团化改革,拓展实体化经营项目,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交投集团创收提效明显,使得国有资本收益总体上能够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实现较好增长。统筹历年结余299万元,2021年拟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909万元,其中补充国有资本金1478万元、政策性补贴100万元(详见国资预01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自2021年1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统筹后该基金预算由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税务局统一编制,并报省人大批准后下达各地执行。按照同口径计算,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54100万元,比上年下降10.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19459万元,比上年增长5.2%(详见社预01表)。当年收支结余34641万元,累计结余38678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分项情况如下: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86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支出83351万元,比上年增长9.7%,当年收支赤字4731万元,累计结余2718万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7016万元,比上年下降36.2%,主要是2020年被征地农民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清退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该项收入21924万元抬高基数;支出41419万元,比上年下降0.8%。当年收支结余5597万元,累计结余69762万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基金收入103644万元,比上年增加17.6%,主要是2020年因疫情降费政策,2-6月份单位缴纳部分减半征收减少9001万元使得基数偏低;支出7948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当年收支结余24155万元,累计结余198994万元。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5243万元,比上年下降28.1%,由于2020年记账方式改变,个人缴费收入中包含两个年度的个人缴费抬高基数;支出101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当年收支结余3894万元,累计结余73628万元。支出增长主要为2020年DRG由于系统原因按实际发生数的80%预拨,2019年按90%预拨,因此预计2021年结算2020年度DRG时较2020年结算2019年度时支出金额增加。

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575万元,比上年增长98.6%,主要是2020年降费政策减收使得基数偏低;支出6206万元,比上年增长2.7%。当年收支结余1369万元,累计结余13267万元。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2002万元,比上年增长36.5%,主要是2020年因降费政策减收;支出7646万元,比上年下降57.0%,主要是2020年支出中包含社保费返还13881万元,2021年此项支出暂不预算。当年收支结余4356万元,累计结余28419万元。

四、2021年财政主要工作

2021年,我们将坚持以“政”领“财”,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紧扣紧贴紧跟中心工作,将“稳、创、惠、效”的理念落实到财政工作全过程,主动谋划助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新招实招,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 “稳”字当头,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深入分析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短板,研析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一是确保财力可持续。加强统筹,主动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财政收入的趋势性变化,加强财税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注重提高收入质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提出合理建议,对收支质量建立奖惩机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资源要素支持,提高部门共同理财的意识。二是确保收支可平衡。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切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节用裕民,统筹财力支持民生事业发展,确保全市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的力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三是确保风险可控制。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向上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新增额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精准分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对我市的影响,做好应对。持续跟踪基金使用和医疗机构控费情况,积极营造社保基金风险共防共担氛围,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

(二)“创”字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理财思路,加强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培植新兴财源,夯实财源基础。一是支持打造优势产业。突出特色扶持,不断加大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实验区、“万亩千亿”新产业战略平台、影视产业集聚区、医药行业产研升级等科技创新领域投入,注重资金投放效益,突出聚集优势,加强工业科技创新发展,支持影视行业集聚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以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后续财源质量。突出扶优扶强,加大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发挥磁性电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头部效应,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二是创新“财政+金融”工具运用。做大做强金控集团平台,开拓政府市场化新途径,力争实现集团资产超三十亿元。募集3亿元设立“东阳金控小微债”,帮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发展前景良好的股份制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委托贷款。探索“科技+金融”的融合尝试,成立国资控股的科技小贷公司,形成创新创业重点示范效应,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加快发展。规范企业纾困帮扶资金平台,将纾困帮扶工作常态化、业务化,集中力量稳就业、稳金融,形成政银企同进退、渡难关的合力局面。推动“总对总”批量业务、农行小微贷以及继续拓展“影视保”和“建筑项目保”等业务,力争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规模超15亿。强化政府产业基金引领作用,扶持上市培育企业、科创型优质企业转型升级,加强金融人才培育,引进专业型基金管理人才,力争成功申请基金管理私募牌照,改“自有资金投资”为募集“社会资金投资”,发挥政府的杠杆效应。三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横店集团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横店打造成为镇域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样板。招大商引大财,支持东阳光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威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招商项目的落地。出台让利性股权投资管理办法,持续做深做细产业基金、直接投资,围绕我市“中国药谷”计划,在生物医药产业和影视文化特色产业方面,加大产业投资。以改善民生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城镇污水设施提升改造、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三)“惠”字托底,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固本强基,涵养生态,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等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均衡发展教育文化。擦亮教育之乡金字招牌,坚持公办、民办双轮驱动的学前教育发展理念,优化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合理分配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加大农村文化礼堂运营补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二是大力保障基本民生。支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市中医院、市江北综合医院(红会医院)迁建工程等医疗卫生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工作,支持基层卫生院改造提升。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保持疫情防控不放松,做好财力保障。落实稳企业保就业,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打好稳岗就业组合拳,实现高质量就业。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困难救助、福利慈善等机制,织密社会兜底保障网,保障弱势群体。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三是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集中财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两江两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共享田园产业植入建设,高质量打通绿色转化通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效”字贯穿,推进财政高效能治理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落实好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条例。 坚持“以收定支”原则,强化“零基预算”理念,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根据绩效明确、财力适应、轻重缓急等原则科学核定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2021年“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较上年核减10%,压减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既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项目实施。二是构建绩效全生命周期闭环。对新出台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同时实现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编制同步。事中根据红黄蓝预警系统实现动态监控。事后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实现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按系统化思维,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环节,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打造企业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企业奖补资金管理系统”,通过奖补政策集中发布、奖补线上申报、进度网上公开、结果接受监督、资金兑现一键拨付等功能,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推进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镇乡(街道)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内控数智化监督,防范财经风险。

2021年重点项目绩效目标.pdf

2021年政府性基金草案.pdf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pdf

2021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目录.pdf

2021年国有资本基金草案.pdf

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pdf

2021年社保基金预算报人大1.22.pdf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