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寒尚暖,时光清浅;携一束光阴,拂过心间;唯有教研,沉香流年。11月23日下午,画水镇陆宅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为主题的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首先由陆婷梢、杜奕涵两位新教师带来两节二年级语文课堂展示。陆婷梢老师执教的是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第二课时,陆老师首先引导孩子们快速并准确地找出青蛙和小鸟进行的三次对话,随后从读入手,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对于“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这个问题,陆老师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绕学校操场一圈是多少米,再让学生体会小鸟飞行的辛苦。此外,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青蛙的感受,陆老师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孩子们将语文书卷成筒状,然后透过卷着的语文书看看天花板到底有多大。通过这个方法,学生们体会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只能看到的是一个小小的天,很好地将文字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具体环节。从而让学生读懂句子,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且学有收获。
刚从童趣味十足的寓言故事走出来,在场的老师们随即又被杜奕涵老师激昂而又生动的课堂吸引了。杜老师带来的《朱德的扁担》是一篇革命传统主题的课文,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与现在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所以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杜老师挑选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的图片和音频资料,来介绍井冈山、会师情况以及挑粮的背景。这些背景资料的铺垫,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又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品质。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朱德军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时,杜老师借助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挑粮往返五六十里的路途遥远,在打通文本与生活的链接中让学生学有所悟。指导朗读时,杜老师对句子的轻重缓急也细致入微,夯实到位。最后,杜老师还设计了“我是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讲述“朱德扁担”背后的故事。整堂课的逻辑感和推进感让课堂不断生成,真真切切做到训练无痕,润物细无声。
点评环节中,画水镇的两位骨干教师郭晓颖和王锦秀对这两节课做出了点评,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又指出了不足。她们细致而又精准的点评,既是一种诊断,更是一种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更是教育路上真诚的点拨。
“本次教研活动,上课老师的智慧得到彰显,教研活动成果得到认可,参与的每一位老师聚有收,离有获。希望通过这样有成效的语文教研活动,我校的语文老师们能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努力开启陆小语文教学新篇章。”校长王云峰如是说。
编辑:胡金燕
图片:俞美如
一审:胡金燕
二审:李赛男
三审:胡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