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东阳两会专题 >> 发表摘要
政协委员发言 | 郑对:让文化“软实力”赋能乡村振兴“硬支撑”
发布日期: 2024- 02- 04 17: 25 浏览次数: 来源:歌画东阳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张奥琳 摄影 胡扬辉 视频 马安琪 徐元振

点击播放视频

2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五届东阳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东阳剧院开幕。开幕会上,7位政协委员代表围绕共同富裕、城市更新、制造业发展、医疗卫生等主题作大会发言。

政协委员郑对代表东阳市总工会发言

1706954030170_65be0d2e233d095443d4dc28.jpeg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金华时指出:文化是金华的优势。楼琅坚书记在市委全会上提出“要打造新时代‘文化名城’,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我市乡村文化设施基本覆盖(建有农村文化礼堂、文化中心700多个);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市乡村文艺团队900多支,全年活动近3000场,受益群众达500多万人次);文旅融合初见成效(全市共有景区镇17个,景区村246个);乡村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全市有非遗项目150个,传承人272名)。

在平时的工作和调研中,认为我市在乡村文化振兴上还存在“三难”:一是场馆和活动“小而散”,缺少规模;二是文旅的融合“浅而弱”,缺少深度;三是资金和人才“少而低”,缺少保障。针对以上难题,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激发文化赋能“新动能”。整合全市的乡村文化资源,抱团发展,信息共享,利益共享,提升平台能级,努力把“各美其美”升级为“美美与共”。

二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加大旅游产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投入,利用好历史遗址、传统饮食等文化元素资源,增强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渗透力度,并利用“流量”红利撬动文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要加大扶持,创新机制,积蓄乡村振兴“新力量”。优化扶持政策,加强国有企业和社会企业与乡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合作,设计乡村文化 IP、特色产品 IP 和运营模式,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旅游、能管理、会营销的职业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