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东阳两会专题 >> 发表摘要
政协委员发言丨无党派人士卢壮凌:培育超亿元企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5- 03- 31 09: 31 浏览次数: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记者 王倩玫 摄影 包康轩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产业升级大会战,规上工业企业达776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34家,产值占全市七成以上,成为经济主体力量。但当前工业企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两头大、中间小”,中型企业缺失导致转型动力不足;二是“有冲劲、没后劲”,专精特新企业比重偏低;三是“看得到、摘不到”,惠企政策落地难;四是“高原寒、炊断粮”,要素制约突出。

对此,建议把握“关键点”,打造“新格局”。聚焦磁性材料、制药等行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完善产业体系,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园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超亿元大型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推动其向大中型转型,构建均衡发展的企业梯队。

深挖“增长点”,激发“新动能”。持续优化合作机制,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机制;聚力打造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企业提供关键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迭代升级惠企政策,落实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找准“切入点”,探索“新机制”。系统化服务,完善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跟踪服务体系,搭建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平台;数字化赋能,分行业编制数字化转型指南,实施智能化改造;品牌化宣传,推广亿元企业发展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夯实“支撑点”,塑造“新优势”。人才支撑再加强,优化人才引育政策,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对接,同广厦大学共建实训基地,建立市场用工需求信息互通平台,稳定用工关系;平台支撑再加大,依托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新能源产业园等,构建“一核多点”工业发展新格局;金融支撑再加力,支持银行继续创新“专精特新贷”等金融产品,赋能科技创新。

当前,东阳正处于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关键期,需政企合力突破突围,打造“高而强”地标产业、“大而强”优势产业、“新而强”未来产业,推动亿元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为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